位置: >图片 > 正文
新时代,期刊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有意义更要有意思
时间:2018-08-13 14:55:48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在我看来,当前,期刊以内容为王的特点仍然没有变化,这是期刊可持续发展的‘百年大计’。但是,期刊在内容质量上的高水平如何转化为更大的影响力,就需要引入更多的呈现方式。”

《中国科学院院刊》副主编杨柳春的这一观点,就像那句改编后被广泛应用的俗语“酒香也怕巷子深”一样,反映了当下内容提供者在传播理念上的变化。

“上接天线”也可“下接地气”

《瞭望》推出的《永远为了人民的期待——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的根本逻辑》一文公开后,迅速激发起“迎接十九大”舆论场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反响。

据不完全统计,文章推出后,24小时内新华社微信公众号阅读量“10万+”。包括新华网、人民网、腾讯网在内的149家互联网媒体以及澎湃、界面等新媒体APP头条全文转载,超过上千条读者回帖。

“文章之所以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回应,在于能够牢牢把握住十八大以来国家治理大政方针的大特征、大逻辑和大趋势,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执政秘诀’,客观理性、令人信服地解读给世界,除了具有鲜明清晰的理论力量外,还在于其生动鲜活的感染力量。”在瞭望周刊社副总编辑王磊看来,这篇文章在阐释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思想时,通过大量采访在众多故事和细节的字里行间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感染力。

《上海支部生活》在推出《大城之治——创新社会治理中的城市基层党建》一文时,编辑部一方面带着问题对中央和上海市委重要文件进行再学习,并和上海市委组织部对接,精准领会中央和市委有关精神;另一方面则通过记者平时深入一线“走转改”的采访积累,精准挖掘、筛选、呈现党建案例,努力让这组文章所讲述的党建故事、所提供的党建思考,真正体现前沿性、代表性、可借鉴性。

“即使是理论性较强的学术文章,我们也要做到‘入眼、入脑、入心’,争取将深厚的思想理论,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并结合艺术的特性进行表达”,用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中国文艺评论》主编庞井君的话说,好文章一定具有“真、实、新、特、美”的特点,一定是在“上接天线”的同时“下接地气”。

“巩固阵地”也要“四通八达”

《中国新闻周刊》策划、采编的《雄安时代》于2017年10月16日正式出版上市。与此同步,专刊内容在互联网上线,实现纸媒、网络及移动端全媒体刊发、全平台覆盖和海内外传播。

据统计,百度已收录专刊内容7.9万条,在《中国新闻周刊》全媒体平台上总阅读量破1亿人次。报道翻译成英语、法语、日语、意大利语等7个语种在《中国新闻周刊》9个外文版刊载后,成为外媒报道雄安时援引的权威信源。

“阅读方式呈现多样化,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对于媒体来说,在巩固自身原有阵地的同时,传播方式自然也需要多样化。”这是《中国新闻周刊》总编辑吕振亚的想法,也是《中国新闻周刊》的年度大事。《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看到,在吕振亚的办公桌前贴着的《周刊十条(2018年版)》中第六条就是:“促融合,合力推进新媒体建设。”

将纸版内容同版面语言、新媒体传播相结合,让“有新媒体的纸媒”向“有纸本的融媒体专业机构”实质性转型显示传播力量,同样是《瞭望》的发展方向。

版面语言是稿件内容的延伸,用好版面语言能够准确传递出刊物的政治站位、舆论导向、价值取向,能更为有效触动读者内心。在巩固纸媒特色的同时,在十九大期间,《瞭望》打破刊期,自大会开幕当日起就在新媒体平台上每天推出一条深度述评,坚持“移动优先”,大部分评论被新华社客户端首页推送,收获良好传播效果。

作为新华社体系内的唯一一本财经类期刊,《财经国家周刊》虽然占据宏观经济主题题材宣传报道的“先天优势”,但他们依然认为,期刊内容的核心不能丢,不意味着报道形式、方式、呈现手段、传播方法不能变通,反而更应该从新媒体中汲取灵感,学为己用,利用新媒体的讲故事方式和传播方式,让精品更容易到达更多读者,被更多读者所接受。

比如,《财经国家周刊》成立了专门的新媒体业务部门,利用微信订阅号、微博、头条等众多渠道,传播精品。杂志社旗下的《瞭望智库》《财经国家周刊》等新媒体账号读者数量和影响力在同类主流新媒体已经处于领先地位。此外,杂志社还在找选题、做策划以及稿件撰写编辑方面,优先要求记者编辑对标新媒体的传播要求,能够全面掌握运用新媒体的报道技能。

不仅“立意”,还要“立体”

“我理解,好文章的标准,简单地说,就是要能够把‘有意义’的内容表达得‘有意思’。”《上海支部生活》副主编侯肖林对期刊主题宣传好文章的看法与《军嫂》杂志主编彭清雯不谋而合。

在彭清雯看来,期刊主题宣传好文章应该“有趣”“有用”。所谓“有趣”,不是“搞笑”甚至“恶搞”,而是吸引人、感染人,让人有阅读兴趣。所谓“有用”,就是希望期刊的文章能够对受众有所启迪,或者可以引发他们的思考,或者是“按图索骥”去实践。

“携笔从戎 淬火成钢”一组文章刊发后,很多读者感慨:文章令他们想起了自己的从军之路,思考了军旅的未来,更加坚定了自己在军改大潮中携笔报国的初心。

对于打造精品期刊,彭清雯认为,除了做好刊物的内容之外,也要精心策划活动,尝试立体宣传,通过多种创新,实现服务受众。杂志社策划、承制的国内首部军嫂主题公益宣传片《最美军嫂》,在中央电视台首播,后获得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6年度广播电视公益广告扶持奖励。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军嫂》杂志编著的《跟着信仰走——我们家的长征故事》一书,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被中国出版协会评为2016年度“中国30本好书”,并入选2017年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的百种优秀出版物……

在探索立体传播上,《中国科学院院刊》近年来在纸刊基础上不断拓展业务范围,形成了纸刊、论坛及活动、新媒体、内参、研究咨询“五位一体”的发展模式。

用杨柳春的话说,这种立体式、多元化的发展模式,不仅扩展了纸刊的影响力,也为纸刊发展带来了更多更好的内容资源,实现了不同形式的平台内容的资源整合,保障了纸刊文章内容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上。

“创新意识,这是好文章之‘翼’。是否善于创新,是否能够做到常做常新,是新闻工作发展壮大、保持强大生命力的关键。这表面上考验的是期刊工作者的能力,背后则是使命担当。”侯肖林说,借鉴新媒体的内容创新和形式创新,推动传统纸质媒体在内容呈现上的新突破,从而使二者形成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同样是每个期刊人在新时代应承担的责任使命。

相关新闻

金融

联系我们

备案信息

关于我们

未经湖南投资网书面授权,请勿转载内容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